都市天气网

萍乡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影响:一场年年都得面对的“水考”

萍乡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水考影响:一场年年都得面对的“水考”

我是老周,在萍乡市政系统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,萍乡从一线施工员干到项目负责人,降雨大大小小的对城得面对雨季也经历过不少。每到汛期,市排水系特别是影响夏季那几场暴雨下来,最让我挂心的场年,就是年都咱们这座城市的“下水道”。别小看这地底下的水考管网,它可是萍乡整座城市能不能“扛住雨”的关键。今天咱就聊聊萍乡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降雨影响,从实际经历出发,对城得面对讲讲这些年我们看到的市排水系问题、应对的影响办法,还有未来可以努力的场年方向。

———

🌧️ 萍乡的雨,真不是“随便下下”那么简单

先说说萍乡这地方的降雨特点。根据气象部门多年统计,萍乡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年降水量在1600毫米左右,而且集中在4~6月和7~9月两个时段,尤其是春夏之交的“梅雨季”,连续阴雨加上短时强降水,那叫一个猛。

我记得2020年6月中旬,连续下了三天大雨,平均降雨量超过200毫米,部分低洼地段甚至出现积水深度超50厘米的情况。这种雨量,对排水系统的考验,不亚于一场“突击考试”。

更麻烦的是,萍乡城区地形西高东低、南北略平,雨水顺着地势往河网汇集,但老城区不少地方地势低洼,排水坡度不足,水流速度慢,一旦雨量大,就容易“窝水”。

———

🚰 排水系统的“老底子”:先天不足,后天要补

咱们萍乡的城市排水系统,说句实在话,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,那会儿城市建设标准低,排水管网普遍是雨污合流,管径偏小(多数在300~600毫米),而且布局不均匀——老城区管网密集些,新开发片区反而因为建设时序问题,存在“断头管”“空白区”。

举个例子,我之前负责过开发区的一块区域,当时为了赶工期,部分路段的排水主管道只做了临时过渡方案,结果第一年夏天就遇上暴雨,积水直接漫到周边商铺门口,商户们意见很大。

再说说雨污合流的问题。以前为了省成本,雨水和污水共用一套管道,平时污水排到处理厂,下雨时雨水混进来,流量暴增,不仅容易把管道“撑爆”,还导致污水处理厂超负荷运行,部分污水只能直排河道,污染环境。

———

⚠️ 暴雨来袭时,排水系统“压力山大”的几个典型表现

结合这些年遇到的情况,萍乡降雨对排水系统的影响,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:

🔹 低洼地段“看海”常态化

步行街东口、老火车站周边、部分老旧小区,只要雨量超过50毫米/小时,半小时内就能积起水,行人蹚水、车辆熄火是常事。内里原因很简单——这些地方地势低,周边高楼密集,雨水汇集快,但排水出口少,管道还容易被垃圾、树叶堵塞。

🔹 管网“卡脖子”段频发

有些路段,上游管道管径大,下游突然变小(比如从800毫米缩到400毫米),雨水流到这儿就像“堵车”,水位蹭蹭往上涨。去年我们在排查时发现,公园路和跃进路的交叉口就有这么个“瓶颈”,后来改造时把下游管道扩到了600毫米,问题才缓解。

🔹 雨污混流加剧内涝

下雨时,大量雨水冲进污水管道,把原本按“旱流”设计的管道流量瞬间拉满,有些节点承受不住,污水就倒灌回路面或者居民区化粪池,又脏又臭,居民投诉不断。

———

🆚 对比:改造前后的排水效果差异

为了更直观,我整理了两个典型区域的改造前后对比数据(数据来源:萍乡市住建局2022年排水专项报告):

| 区域 | 改造前管径(毫米) | 改造后管径(毫米) | 改造前积水时长(分钟) | 改造后积水时长(分钟) ||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| 老火车站周边 | 400 | 800 | 45~60 | 10~15 || 步行街东口 | 300(雨污合流) | 600(雨污分流) | 30~45 | 5~10 |

从表里能看出来,管径扩大+雨污分流,对缓解积水效果特别明显。这也是这些年我们重点推进的方向。

———

💡 我们是怎么“补课”的?这些措施起了大作用

这些年,萍乡没少在排水系统上“下功夫”。我参与过几个关键项目,给大家说说实际有效的办法

✅ 老城区“微创手术”:局部改造+清淤维护

老城区的管网就像老人的血管,不能全挖了重铺,我们就搞“微创手术”——重点疏通堵塞段,更换破损井盖,对低洼点的管道进行扩容(比如从400毫米扩到600毫米)。每年汛期前,我们都会组织“清掏周”,把管道里的淤泥、垃圾清理干净,光去年就清了120多公里的管网。

✅ 新城区“高标起步”:雨污分流+大管径设计

新建区域必须按最新国家标准来,雨水管和污水管分开,管径根据汇水面积科学计算(一般主干管不低于800毫米,次干管不低于600毫米)。比如最近开发的经开区南区,排水系统就设计得比较合理,去年暴雨时基本没出现积水。

✅ 智慧监测:给管网装“千里眼”

我们在重点路段装了水位监测仪和摄像头,实时监控管道水位和路面情况。一旦某个点水位异常升高,系统马上报警,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去现场处置,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

———

❓ 有人问:为啥改造了还是偶尔会积水?

这是很多市民问过我的问题。其实道理很简单——排水系统不是万能的,再好的管网,遇到超过设计标准的“极端暴雨”(比如1小时降雨量超过100毫米),也会“力不从心”。就像家里的下水道,平时刷锅洗碗没问题,但你要是把一盆水猛地倒下去,也可能短暂反水。

另外,城市建设是个动态过程,新楼盘、新道路不断建,如果配套排水没同步跟上,也会出现新的“短板”。所以我们现在推行“建设项目排水设施联审联验”,要求开发商必须先把排水方案做好,验收不过关,房子不能交付。

———

🌱 未来的方向:从“应对”到“韧性”

现在我们不再满足于“不淹水”,而是想让城市更有“排水韧性”。比如增加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、透水铺装,让雨水先在地表“缓一缓”,再慢慢渗下去或者流进管网;再比如规划蓄滞洪区,把短时超量的雨水暂时存起来,等雨停了再慢慢排。

这些措施,有的已经在试点,有的正在做前期规划。我相信,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精细化,萍乡的排水系统会越来越“靠谱”,以后再遇到大雨,市民不用再挽着裤腿蹚水,商家也不用担心货物被泡。

———

说到底,城市排水就像人的“新陈代谢”,平时可能感觉不到,但关键时刻能决定“健康”。我在这一行干了这么多年,见过暴雨后市民互助推车的温暖,也见过积水退去后大家松口气的笑容。咱们的城市在成长,排水系统也在跟着升级——只要用心去改、去管,就没有过不去的“水坎儿”。


发布网址:https://m.pxcity.net/taianlishitianqi

口袋天气